中芯国际市值(中芯国际市值到底多少)

admin 139 0

本文目录一览:

2021.08.05 聊聊芯片和新能车行业

我们之前在三月份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CS新能车指数和相关指数基金,

后来在五月份科创50ETF低迷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科创50指数和芯片半导体行业,

最近这两个行业成了市场最热门的“赛道”,累计涨幅也很可观,

但是对于这两个行业的长期未来前景,市场争论也异常激烈,

昨天我们发了一个图片简版内容,主要是想说从昨天开始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暂告段落,

这段时间开始不再推荐之前未持有相关行业个股或者基金的投资者再往里冲了,

对于已经持有相关行业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继续持有看情况再决定后续操作。

所以我们今天的更新主要从行业本质和市场对行业发展周期的反馈这两个角度说一下,

为什么我们要暂停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

我们之前就说过“缺芯”和自主化战略对于芯片行业有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对含“芯”量比较高的科创板指数予以重点关注和积极参与,

其实芯片行业是个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行业,

自主化战略和“缺芯”刚好影响的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两级,

我们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谋求自主化的主要是应用在高端手机和PC上的高端芯片,

所以市场也因为自主化战略对芯片行业予以了重点关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发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后整个行业经历了一波大幅的调整,直到回踩了周线MA99均线,

又遇上“缺芯”的影响,以及从其它抱团股撤离的资金到芯片行业上抱团,

才有了最近这几个月的加速上涨行情,经历这两轮上涨之后,整个行业的估值已经比较高了。

但是还会有投资者觉得,芯片行业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现象,

万一我国在高端芯片上获得了彻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撑得起来。

但是我们冷静的横向对比一下,世界上已经掌握先进制程的芯片企业目前的估值,

美国高通,骁龙芯片的生产厂家,市盈率18倍,市净率21倍,总市值1690亿美元;

英特尔,市盈率12倍,市净率2.6倍,总市值2179亿美元;

超威半导体(AMD),市盈率38倍,市净率18倍,总市值1288亿美元。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世界顶级的芯片企业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并不高,

不是按照新兴行业或者 科技 行业的估值给的,而是按照高端制造业给的估值。

再看看中国目前处于努力追赶期的芯片相关上市公司,

北方华创,市盈率368倍,市净率32倍,总市值2145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市盈率104倍,市净率5.1倍,总市值2604亿人民币;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净率11倍,总市值1414亿人民币。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业给的话,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业产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会从前景估值向成长估值甚至传统估值转变,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国的芯片行业估值水平和国际接轨,给20倍—25倍的高端制造业估值的话,

以目前这几家芯片相关企业,净利润水平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撑住现在的总市值和股价?

如果中国高端芯片获得彻底的突破,国产手机和PC肯定会优先使用“中国芯”,

但是不会增加全世界对高端芯片的总的需求量,

说白了我们突破后要去瓜分国际巨头占据的存量市场,而不会带动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

前景估值期的阶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们会用一定的技术分析方式进行追踪,

就像我们现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创板,

但是我们不会把现阶段的估值和情况当成长期未来,

在风口期即将过去之前,会适当退出,等它变成成长型时再进入,

成长性消退我们再退出, 等到它变成传统价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后,

再按照对待传统价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进入。

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不可能永远处于新兴期,早晚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现在中低端芯片上,这一块我们技术上问题不大,

但是企业纠结的是长期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也就是说,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响和市场短期需求增长导致的,

这种情况有点像交通部门每年都要应对的春节和黄金周交运高峰,

如果交通部门按照春节和黄金周的需求量去铺设基础设施和运行车次的话,

春节和黄金周期间确实能增加收入,也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节和黄金周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芯片扩张产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个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又比较薄,

所以相关企业对快速扩张产能这个事,一直都比较犹豫,

如果想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的话,又会导致使用中低端芯片的企业压力上升,

这个是国家和消费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产能发力比市场预期慢,

而且即使在产能上发力的话,长期收益的增长并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

因此,我们对整个芯片行业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芯片突破情况暂不明朗,中低端芯片利扩产和利润率上升不确定的情况下,

只能从之前的趋势性机会推荐转入到谨慎保守状态当中,

短期只要芯片行业指数暂时没有走出明确的头部形态,

持有相关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倒是可以继续跟进观察,有异常情况再退出也来得及。

说完芯片行业,我们再看一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

看这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新能车行业,

其实不是,这个行业指数是2010年——2015年的高铁行业指数。

这个才是CS新能车行业指数,两者之间的走势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们之前讲过价值投资的三大流派之间的分歧,

前景价值——成长价值——传统价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个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后这三派投资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只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铁行业,2011年的时候市场视高铁为战略性新兴行业,

市场对其的期待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

凡是和高铁相关的个股股价都有大幅上涨。

但是在之后的几年当中,高铁行业的营收并没有到达出投资者对其预期的广阔前景冲冲冲的状态,

于是全行业遇冷,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把高铁当“赛道”追逐的资金就很惨。

之后2014—2015年牛市期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

一下子点燃了市场对这个行业的新一轮期待,

同时行业内耗减少,高铁兴建加入加速期, 高铁行业的盈利状态进入到了成长期,

市场基于其成长性和市场热度给予了极高的热情,

于是出现了在那轮大牛市当中的疯狂涨幅,

在这两个阶段,市场看重的是高铁全称高速铁路的前两个字——高速,

由于是与之前的普通铁路相比,高铁的 科技 属性看起来很强,

市场拿它当新兴行业和 科技 行业来进行前景预期和估值。

但随着2015年的牛市结束,高铁进一步普及,

大家终于发现,高速铁路也是铁路,最终按交通运输行业给它估值,

对生产列车的中国中车也不再按 科技 属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制造业进行估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几年看到的中国中车为代表的高铁行业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价值派喜欢2011年的高铁,成长价值派喜欢2014年的高铁,传统价值派对现在的高铁有兴趣,

说白了,三种流派喜欢的不是三种不同的股票,他们喜欢的是同一种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车 现阶段炒的是新能源三个字代表的 科技 属性,

但归根结底新能源 汽车 还是 汽车 ,早晚要按照 汽车 行业的估值水平和市场容量对其进行估值。

光伏产业现阶段炒的是技术突破导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未来可能全国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产业归根结底是什么?

不过是发电的方式,最终还是要服从与电力行业的估值和逻辑。

新能源 汽车 是在传统燃油车之外打开了一个没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间么?

显然不是,新能源车还是要和燃油车竞争,吃 汽车 保有量的存量市场,

全国的 汽车 市场总量就是新能源车的终极天花板,搞得好还能从海外市场争一部分市场份额,

就像当年的高铁虽然帮交通运输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于交通运输行业最终总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洁能源的终极天花板也是全国用电总量。

现阶段市场给予这些行业高估值,除了市场内流动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为它们距离各自的天花板还很远,想象空间比较大,行业也处于高速增长期,

但是很明显,过高的估值不会永远保持下去,越发展估值越接近行业本质特征而不是新兴属性。

这个就像房价一样,原本不通地铁的小区,房价不高,

一旦有传闻说规划中的地铁要途径就开始涨价,传闻变真的规划再涨一波,

规划到动工还能再涨,但等到高铁修的楼下并通车的时候,也就涨到头了。

所以,大家对上述几个行业的短期火爆保持适度的冷静吧,

不要单纯因为短期涨幅而头脑发热,毕竟春节之前追白酒的惨烈教训并不遥远。

中芯国际市值

中芯国际/市值:5620亿元(沪深)。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中芯国际是纯商业性集成电路代工厂,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制程工艺设计和制造服务。荣获《半导体国际》杂志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

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排名第427位。

中芯国际向全球客户提供0.35微米到45/40纳米芯片代工与技术服务。除了中芯国际高端的制造能力之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晶圆代工解决方案,以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光罩制造、IP研发及后段辅助设计服务到外包服务(包含凸块服务、晶圆片探测,以及最终的封装、终测等)。

全面一体的晶圆代工解决方案务求能最有效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最大降低成本。公司与世界级设计服务、智能模块、标准单元库以及EDA工具提供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广泛且高灵活度的设计支持。公司装备了大陆最先进的光掩膜生产线,技术能力跨越0.5微米到45纳米。

中芯国际回归a股对港股的影响

芯片巨头回归A股,港股股价迎来大涨。

中芯国际首发上市申请通过无疑是利好消息。中芯国际H股大涨,盘中涨幅超过7%,股价创下了16年以来的新高。中芯国际的市值也超过了1450亿港元,截至目前为止,股价已经上涨了超过60%,市值也增加了600多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份,由张汝京创办。截至目前为止,中芯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领先的晶圆代工厂。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排行榜里面,中芯共计位居第五名,市场份额接近5%,高达4.5%,排在台积电、三星、格芯、联电之后。

中芯国际属于什么性质企业?

中芯国际属于上市企业。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3日根据开曼群岛法例注册成立。2004年3月18日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20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获得“2017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榜单”荣誉。

2019年7月18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发布,中芯国际位列第26位。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第253。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上市时间

7 月16日。

中芯国际回 A 之路创下多项科创板记录。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 19 天,堪称 " 闪电过会 ",从提交上市申请到正式上市仅用 45 天;7 月 16 日,中芯国际上市首日,开盘价 95 元 / 股,较发行价上涨 245.96%,市值高达 6780 亿元,这是 A 股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 IPO ;本次共募集资金总额最多达 532 亿元,是妥妥的 " 募资王 "。

中芯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是内地第一家提供 14 纳米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 4 家晶圆代工企业有技术能力提供 14 纳米技术节点。技术型 CEO 梁孟松带领团队仅用了 298 天就实现了 14 纳米量产,这项技术突破改变了以往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并将差距缩小到了 2-3 代。

据悉,中芯国际目前有研发人员 2530 人,硕士及博士人员占比为 20.52%。2019 年投入 研发费用为 47.44 亿元,约为台积电 1/5;招股书显示,2019 年中芯国际营收 31.16 美元, 约为台积电 1/10;净利润 2.35 亿美元,约为台积电 1/50;毛利率为 20.83%,约为台积电 1/2。

中芯国际的 IPO《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公司 2019 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 36.7 万元。同年,中芯国际员工薪酬的中位数是 38.3 万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