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投资组合:将外资股票纳入多元化策略

admin 3 0

在当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投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投资者有能力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投资机会。外资股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并提高潜在回报。

外资股票的好处

将外资股票纳入投资组合有许多好处,包括:

  • 多元化风险:外资股票与您本土市场的股票表现可能不同,从而降低了您的整体投资组合风险。
  • 提高潜在回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表现不同,投资外资股票可以使您获得不同市场的潜在增长机会。
  • 对冲汇率风险:外资股票可以帮助您对冲本土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风险。
  • 接触新产业和公司:外资股票可以为您提供接触不同产业和公司的机会,这些产业和公司在本土市场可能无法获得。

如何投资外资股票

有几种方法可以投资外资股票,包括:

  • 国际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是一篮子股票的集合,由基金经理管理。国际共同基金投资于外资股票,为您提供投资多种国际公司的机会。
  • 国际交易所交易基金(ETF):ETF是一种跟踪指数或一篮子资产表现的证券。国际 ETF 投资于外资股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多元化投资组合。
  • 个别股票:您还可以直接投资于个别外资股票。但是,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尽职调查。

选择外资股票

际股票25%债券20%房地产10%另类投资5%

如您所见,该投资组合包含了来自不同资产类别和地理区域的资产。这有助于降低整体投资组合风险并提高潜在回报。

结论

将外资股票纳入投资组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并提高潜在回报。通过仔细研究和考虑,您可以创建量身定制的全球化投资组合,以满足您的投资目标。


越南经济发展的优势?

2008年以来,越南通胀率节节升高、股票市值急速下跌、越南盾大幅贬值、劳工罢工事件频繁发生,一些报刊把当前越南经济出现的问题与11年前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国际投资风险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先后发布公告,下调对越南经济前景的预测。 同时,也有许多学者预测,越南的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将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 笔者基于近期前往越南的实地考察,得出结论:越南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其经济起飞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三方面的有利条件,是东南亚地区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一颗经济增长之星。 然而,在经济快速起飞的同时,越南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尖锐,因此,她正面临着政治经济体制革新的攻关阶段。 换言之,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能否突破这个瓶颈,2008年和2009年可能是关键年头。 一、越南经济发展轨迹 第一个时期:医治战争创伤与恢复经济(1975-1985年) 经过20多年的战争,越南终于在1975年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统一之后的越南千疮百孔,经济面临崩溃。 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僵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官僚主义,越南全国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生活必需品必须由国家定量分配,日用品奇缺,通货膨胀率高达3位数,1976年为128%,1981年为313%。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越南的党和政府开始尝试一些改革,尤其是在农业方面,鼓励合作社和社员开荒复垦,试行产品承包,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出现了复苏;工业方面,政府试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包括下放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工资、计件工资等多种工资方式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流通领域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如取消票证制等。 第二个时期:革新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1986-1995年) 越南经济真正进入高速增长与发展,始于1986年实行革新与开放。 其革新与开放也是首先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农业革新的核心,是把土地还给农民,使农民对土地与收成完全拥有自主权,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方面则是强调市场因素,改变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引进外资,鼓励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越南已初步摆脱经济危机,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货膨胀率在1990年下降至67.4%,粮食连年增产,从1989年开始每年出口大米100-150万吨(1988年还要进口大米45万吨),到1999年,越南出口大米的数量增加至400多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革新战略充分解放了越南的生产力,1991—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长13.3%、农业增长4.5%、出口增长20%、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的67.1%降至1995年12.7%,每年创造100多万个就业机会。 第三个时期: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时期(1996年至今) 1996年6月28日至7月1日,越南举行八大,总结了实施革新路线的10年,提出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路线。 1996-2000年,越南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仍取得了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 2001-2005年,越南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达到8%。 尤其是在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了越南经济的开放程度,使越南加速融入世界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贫困率下降、出口迅速增长,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农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越南已开始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过渡。 2004年8月17日,越南政府颁布“稳固发展战略定向”的21号决定。 决定宣称,到2020年,越南将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工业产值每年增长达到13%以上,到2020年,越南的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林渔业产值仅占13%左右,工业、服务业的比重将分别上升至45%和42%。 越南目前正在实施新的五年计划(2006-2010年),按照规划,该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以上,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是2000年的2.1倍,达到约940-98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为1050-1100美元。 二、越南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笔者在2008年初发表的一篇分析东南亚地区形势的文章中,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称“越南是这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明星”。 ”国际经济学者和观察家普遍看好越南经济,认为越南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 越南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8%左右的高水平,是东南亚地区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 此外,加入WTO的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越南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会进一步密切,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使越南受益匪浅。 2008年1月24日,越南计划和投资部在河内举行了外资工作会议,据会议透露,1987-2007年,越南在过去20年一共吸收了9500个外国投资项目,外国投资总额达980亿美元,它们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8%来自亚洲、16.2%来自欧盟、11%来自美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据统计,在2007年,一共有203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越南,比上一年增长69.2%。 外国投资对转变经济和生产结构,促进越南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促进了越南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为越南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些外国观察家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瓶颈也日益突出,许多原本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将眼光转向越南,中国本身的资本也开始加快在越南的投资步伐。 可以预见,今后几年,随着越南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越南。 在大量外资的带动下,越南经济已经步入快车道,越南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加工基地,换言之,越南将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 近期,地区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越南宏观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担忧的现象,不能不引起警惕。 鉴于新的情况,越南政府已经调低了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的8.5-9%降至7%, 一是高通胀现象。 一些学者指出,亚洲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不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冲击,而是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南的情况恰恰如此。 最近几个月来,越南的通货膨胀有如脱缰的野马,直线上升,2007年底全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约14%,2008年2月升至15.7%,5月份升至25%,6月份可能达到27%。 国外有机构预测,2008年全年将达到或者超过20%。 尤其是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最快,中下层人民生活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高通胀考验着越南政府,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社会不稳定的迹象:罢工事件在增加,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在积累。 为了保证越南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越南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个紧急方案,包括8个方面的措施: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限制粮食出口;提高利率,紧缩银根,暂时停止一些不重要的投资项目,为那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让路和保证资金;为各家商业银行注资;向那些生活在贫困以下的穷人提供援助等。 二是出口减速。 由于国内食品价格急剧上涨,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越南政府决定削减粮食出口,从原来计划出口400万吨减少至约320万吨左右,其他农产品的出口也将减少。 另外,针对国内新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越南还将在2008年减少煤等原产品的出口。 此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需求均在下降,越南的商品出口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越南的出口市场已经相当多元化,中国等东亚国家也是越南的主要市场,但欧美日仍是越南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果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对越南出口的消极影响毋庸置疑。 三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积累的诸多矛盾尖锐化。 从1986年实现革新开放至今20年的时间里,越南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然而,持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多矛盾逐步暴露并尖锐化,包括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矛盾、劳资纠纷与矛盾、地区之间与城乡之间的矛盾、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革新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矛盾等。 以劳资纠纷与矛盾为例,据《亚洲时报》报道:近年来,越南劳工为提高工资待遇、维护权益而展开的罢工等事件层出不穷,1995-2006年,越南全国一共发生了1000多次各种不同规模的罢工,而在2007年仅一年便发生了至少541次罢工,约有35万工人参与,这些工厂大部分都是外国投资企业。 罢工事件大部分都是要求提高工资待遇。 虽然2007年越南政府已经将工人的最低工资调高25%,但由于消费品价格猛涨,下层工人的生活仍然入不敷出,劳工不满情绪高涨。 2008年2月中旬,位于海防市的一家日资企业Yazaky Eds Viet Nam Ltd有5000多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减少工作时间,这家工厂是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以供出口的外资企业。 据当地报纸报道,这家企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在110-120万越南盾之间(约为68-75美元),尽管已经超过了越南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但仍不足以维持工人的日常生活开支。 2008年4月初,专门生产耐克鞋出口到美国的台资企业2万多工人举行大规模的罢工,要求将他们的月工资(59美元)提高20%。 对于当前越南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各种矛盾,越南的党和政府也承认,“经济基础的出发点还较低,其效益及竞争力较薄弱,政治及行政系统革新进度缓慢,加上不少的干部道德败坏、变质、腐败、浪费等弊端越来越严重。 ”“经济结构转移速度缓慢;文化社会机制及政策革新进程较缓慢,社会各种疑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党在一些领域上的革新思维进度较慢。 ”“一些干部、党员,甚至是各级骨干党员素质差,能力、责任心差,缺乏先锋性,不树立榜样,不够水平及能力完成任务”。 三、越南投资环境辨析 自从1986年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越南一直被视为外国投资者的“福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和欧洲的资本纷至沓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潮。 外国投资者为何如此青睐越南?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看: 首先,自然资源丰富。 越南全国土地的1/3为可耕地,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出口型农业;越南的热带雨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植被覆盖率达43.8%;越南矿产资源丰富,至今已发现的有90种以上的矿场有2000多个,其中有120种矿场30种矿产已经设计开采,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各金属和非金属产品。 越南的海岸线很长,水产潜能丰富多样。 其次,人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越南全国人口(2006年)8410万,城市人口占26.2%、农村人口占73.8%,其中2/3是战后(1975年之后)出生。 上世纪80-90年代,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人的月工资只有30-50美元,最近几年,越南政府一再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但仍在60-100美元左右,是东南亚地区最廉价的劳工。 由于越南政府一直重视普及中小学教育,因此,越南劳工虽然是东南亚地区最廉价的,但其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却比较高。 再次,政治法律环境稳定而良好。 越南实行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度,党内有民主的传统与风气,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十分牢固,虽然西方一些势力也企图在越南推行“橙色革命”,但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越南的党和政府还十分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强调依法治国,越南共产党十大通过的新党章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律以及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更新党的领导方式,其中要集中更新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要体制化,要具体化成宪法、法律。 ”“党在宪法、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活动”。 “尊重和发挥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并接受人民的监察”。 越南党和政府在革新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法制建设,从1946年建国以来越南国会一共通过了77项法律,其中有一半以上是1986-2007年新颁布的,另外有20多项是经过多次修订的法律。 例如,《外国投资法》曾经经历过1987年、1990年、1993年、1996年和2000年一共5次修改和补充,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针对近年来日益猖獗的官员贪污腐败问题,越南党和政府加大了打击和防范的力度。 据统计,2001-2006年,越南共产党以谴责、警告、开除、革职、送交法庭审判等形式处分4万多名党员,被惩治的党员中,有118名是在政治局或书记处管理的领导机构担任过重要工作的领导干部,级别包括中央书记处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省委书记、部长、副部长等,其中有13名是中央委员,19名是部长或副部长,26名是市委、省委书记或副书记。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上述越南投资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从有利因素转化为不利因素。 例如,正因为越南投资环境好,因此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从而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局面。 如前文所述,进入越南的外资已经多达80个国家和地区,居前10位的外国投资国(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国、荷兰、马来西亚和泰国。 这些外国投资者在越南投资设厂的时间都比较长,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生产与销售网络,在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如在早期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租借了大面积的厂房用地,与越南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熟悉越南当地的民情风俗等。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笔者与同去考察越南的学者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越南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藏富于民”,老百姓比较富裕,私人房屋都很漂亮,而政府每年的预算都是入不敷出,财政赤字约占GDP的5%左右,政府没有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地处胡志明市周边平阳省的工业区,交通道路都比较差,当地投资的台商说,搞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由厂商集资出一半,当地政府出一半的钱。 此外,越南的地理位置与条件也造成了南北交通的不便,越南的国土从北到南长达1600多公里,像拉长的拉丁字母S。 南北两头宽,中间窄,加上越南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决定了其河流大多是从西到东的流向,因此,给南北陆路交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障碍。 迄今为止,越南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铁路还是当年法国殖民时代修建的窄轨铁路,速度很慢。 此外,越南的电力短缺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大中等城市停电的现象普遍,许多乡村还没有通路、通电。 另外,软环境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各级政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贪污腐败等现象。 目前在越南投资,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根据越南的国家发展战略来确定企业投资的重点与方向。 越南今后10多年的发展战略重点,是加快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步伐,尤其是要“鼓励发展竞争性优势高、出口产品多、吸收众多劳动力的高科技工业、制造业、软件业及其他补助工业;发展开放经济区及经济特区;鼓励并为其创造顺利条件让所有经济成份参与发展的日用产品及出口产品;按照现代化方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优先吸引经济集团及跨国公司的投资;尽快吸引国内、国外资金投资炼油、石油化工、冶炼、机械制造、化肥、建筑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 ”据越南政府公布的2006-2010年的5年发展计划,如下5个领域将是鼓励投资的重点:一是电子工业及高科技投资项目。 拟在河内建设一家生产电子医疗设备的工厂,欢迎外商在和乐高科技工业区、胡志明市高科技工业区投资信息、生物化学、新材料、微电子、自动化、光学工艺等领域。 二是炼油和化学项目。 拟在清化省仪山县兴建一家年产700万吨石油产品的炼油厂,在头顿、清化等地兴建石油化工企业。 三是电力工业,拟招商引资兴建5家火力发电厂和1家变压器生产厂;四是制造业,包括招商引资建设汽车发动机及零件生产厂、造船厂、拖拉机厂等。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包括:兴建一条从边和省到头顿省全长78公里的铁路,从同奈省到胡志明市全长49公里的铁路,胡志明市到同奈和巴地—头顿省的全长176公里、4-6车道的高速公路,从胡志明市到芹苴市的全长176公里、4-6车道的高速公路。 第二,根据越南各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来确定企业投资的地点与位置。 2004年8月13日,越南政府颁布了有关成立及发展3个重点经济区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越南将全国分为3个重点经济区,旨在发挥各个地方的潜能、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等,以加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北部重点经济区。 包括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海阳省、兴安省、河西省、永福省、北宁省等8个省及直辖市。 该经济区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高科技行业、高质量服务业,如软件工业,信息设备、自动化及科技研究成果产品,生产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新材料、高质钢铁,造船业、机械制造业等。 中部重点经济区。 包括岘港市、承天-顺化省、广南省、广义省、平定省等5省市。 其中,岘港是越南最大的港口之一。 该区的发展重点是要以港口为中心,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将加快广南省朱莱经济开发区、广义省容橘经济区及真梅菱经济贸易发展区的建设速度,规划建设平定省仁会经济区,使之至2010年逐步发展成为该地区的核心。 同时大力推动岘港市、顺化市、归仁市在贸易中心、服务业及国际贸易方面所起的作用,让该地区成为中部和西原地区的贸易、服务、旅游中心。 南部重点经济区。 包括胡志明市、平阳省、头顿—巴地省、同奈省、西宁省、平福省、隆安省及前江省等8个省市,旨在将该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活跃、增长迅速而稳固的区域,在全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领先地位,领先融入国际经济,成为带动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根据这个目标,将在胡志明市西北部建立综合经济区,包括隆安省、西宁省及胡志明市;在平阳省将发展高质量的培训中心和医疗中心;在头顿—巴地省发展高水平的职业培训中心;兴建胡志明市到头顿、中梁及西宁的调整公路;兴建龙城机场。 第三,关注劳资关系。 早期,越南的劳工、资本家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政府和资本家的关系可能要紧密一些,如果出现劳资纠纷,政府一般都会倾向于资方。 近几年,越南政府先后修改了《工会法》和《劳动法》,赋予了各级工会较多的权力。 一般发生劳资纠纷,工会都会站在工人一边,如果获得工会批准的罢工,厂方还必须发给工人在罢工期间的工资。 有一位曾经在中国大陆工作过的台商管理人员将中越两国的工人进行比较,认为越南工人虽然工资低廉,但技术素质远不如中国工人,中国工人很容易训练成为熟练工人,越南劳工训练的难度则大得多。 原因在于,越南农村土地很多,农民的生活环境与条件都比较优越,大部分农民都把进工厂做工当作是农闲时的一种调节和增加收入的一种补充,因此,他们并不太看重在工厂的工作,满意就干,不满意就走,因为回家种田对越南工人来说也是个不坏的选择。 而中国大陆的工人不同,他们往往是无地或是缺地的农民,进城打工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因此,他们往往很看重这份工作,不会随意辞职。 另外,我们也必须辩证地看待越南丰富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越南劳工到海外打工的人数激增,据越南当局的统计,目前约有50万越南人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工作,主要在台湾、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每年汇回国内的资金达15亿美元。 劳务出口是越南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一个战略方针,今后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越南投资设厂的一些老板也担心,越南今后几年会发生劳工荒,熟练工和技术工人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 据笔者观察,到越南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电子、家用电器等,在最近几年内可能还有一些竞争优势,但优势不会长期存在。 四、结论 近期,国内外传媒频繁发表关于越南经济危机的报道和评论,认为越南出现了类似1997年那样的经济危机,而且将要蔓延到整个地区。 笔者认为,这些说法缺乏事实根据。 第一,正确看待越南的宏观经济形势。 笔者认为,应实事求是、客观冷静地看待对越南经济当前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越南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是好的,2008年以来她所出现的经济问题是金融动荡而不是金融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或者叫不稳定现象是常有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国内外公众反应过度,其中也有传媒过分炒作的原因。 越南经济的确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但不是危机,而是前几年经济过热引发的一些矛盾正逐步尖锐化。 越南政府从2008年初开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针对经济过热等现象进行了治理和政策调整,现在已初见成效。 第二,当前越南经济出现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形势有密切关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经济衰退以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对越南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 以高通胀为例,这并不是越南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通胀的压力,尤其是新兴经济体。 越南战后初期也曾经出现过高达300%的通胀率,但越南人民还是挺过来了。 这在于她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粮食、热带农作物产品、渔业产品等基本食品除了满足国内人民的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大量的出口。 因此,越南的高通胀不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特别的困难。 第三,越南金融业当前面临的不稳定与困难不会对其他行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越南的金融业并没有完全放开,她目前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改革,但政府手中仍掌握了许多宏观调控的丁具与手段,不致于完全失去控制。 况且,越南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阶段,越南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只要农业和工业不出现大的问题,越南经济就能够基本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第四,只要进入越南的外资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越南经济增长就有可能继续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据报道,2008年上半年,越南收到的外国投资申请总额将达到330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的总额200亿美元高出65%。 并且那些从成本日渐上涨的中国撤出的厂商,包括佳能(Canon Inc.)、英特尔(Intel Corp.)等全球知名品牌以及台湾炼钢厂商和韩国一些造船厂已经开始在越南大规模投资。 第五,越南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后发展国家。 笔者认为,越南经济发展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不会改变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与大势,只要世界经济形势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形势好转,越南就能够很快克服困难,重新恢复活力,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位于洛杉矶的投资公司Both Capital Partners LLC表示,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能清楚地看出越南能否控制其通胀问题。 但该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一旦越南经济从货币问题中恢复过来,我们预计全球投资者将再次对越南的长期前景兴奋不已。 ”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吧双刃剑?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日益知识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 网络的发展使资本可以灵活地在世界范围流动,世界成为地球村。 这就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极好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今尚无统一定义。 比较通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也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向。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化和地方化是21世纪发展潮流。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 从当前的情况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与使用。 因此,它要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用商品的网络,金融的网络将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在一起。 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加大。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已达135个,全球贸易的90%以上是在这些成员之间进行的,其二是*直接投资已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直接投资已从1995年的3150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约4400亿美元,其中1300多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上100家最大的*公司就拥有亿美元的海外销售额和600万名外国雇员。 *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目前全世界的4.4万家*公司通过其28万家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已渗透到各国和各地区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 这些*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占有*直接投资的70%、世界贸易的2/3以及70%以上的专利,加上其他技术转让,形成了跨越国界的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消费的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交织和融合,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分工格局和有机整体。 三是股市交易额高、流速加快。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汇率、利率等波动性增强,增加了国际间资本与商品流动的风险。 四是经济风险或金融风险的对应手段也相应有所发展。 在30年代,在凯恩斯《通论》出版时期以及随后的40-50年代,一国的经济波动,主要靠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来平息。 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仅靠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对付金融风险,而需要各有关国家在防范、遏制经济和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协调、相互支援或集体干预)。 为了防范风险,金融市场不断地实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不仅提供了防范风险的功能,同时也提供了投机套利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本。 资本越来越多地向任何能产生高收益的项目与企业集中,而不管它们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 技术、商品、服务和人才在国际间流动也在一定范围中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因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但是,各国和地区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得到的利益和面对的挑战与风险是不同的。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调整快和竞争力处于优势,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全球化进程主要由发达国家引导和推动,势必使其首先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利益。 以美国为首发起的降低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的行动,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一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 这一行动使若干中小国家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受到巨大冲击和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国家*职能无法正常运转。 有的专家指出,美国运用其在资本和技术上的控制力,利用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既有难得的利用后发优势的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和风险。 它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和发展机会,也使他们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对此决不能忽视。 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它自身的负面影响,诸如: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差距,导致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那些传统产业的产品过剩;世界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不断得到加强,从而使全球金融正向动荡不安、且具有探索性的*转变。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作用就更加强烈,对此是决不应忽视的。 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进程,当然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特别是经过13年漫长的谈判,中国在2000年将可能加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也标志着中国向世界的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加入世贸组织给21世纪的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首先,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符合我们改革的目标和长远利益。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它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实行更全面的开放。 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健全的法制、保护产权、自由竞争。 激励创新,要求有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规则,要求中国的经济运行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些要求只有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里才能实现。 入世正是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广泛而持久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潮流保持一致,并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和协调获得利益。 中国的经济只有与国际全面接轨才能迎来一轮又一轮新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企业也只有在竞争与压力中奋起才能够日益成长壮大。 其次,加入WTO将拆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方法等方面设置的层层壁垒,为中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创造条件。 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分析,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有了更多、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能够更为直接地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进程,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步伐,使中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这是入世为我们正面展示的最直观的机遇。 再次,加入WTO将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带来强大的压力和动力。 过去我国也反复强调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的制约、市场规则的不完全、竞争的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使创新在许多产业和大多数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加入WTO后,来自外部的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的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真正把创新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继而有助于激励与推动企业彻底转变观念,突破*束缚,确立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地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的入世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是从这一反面的意义上,我们说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同样意味着机遇。 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入WTO,就必须向WTO*靠拢,逐步达到WTO所要求的,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水平。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干预。 对资源的控制和对产业的垄断,直至迫使*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 这些必然为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造日益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企业能够真正最终摆脱*的行政干预和传统*制约,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下的规范运行。 无庸置疑,这也是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机遇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可以预计,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必将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看到参加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和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 (1)经济实力的挑战。 至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800多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7年为5180美元),仍属于低收入国家,企业竞争能力弱,人民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过程中。 加入WTO后,大量外资涌入后将收购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并迫使竞争能力弱的大批企业破产,将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 从长远看,10多亿人口的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将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2)争夺市场的挑战。 加入WTO,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向全世界打开自己的大门,进一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向外国资本、*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涌入国内,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来自国外的竞争,使几乎每一个产业或每一家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无疑将大大恶化,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将前所未有地增加。 (3)争夺人才的挑战。 中国人口众多,但高质量的人才并不多,中国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公司将会以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组合报酬等种种优厚条件,以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甚至中国*争夺人才,这将加重中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困难处境,尤其是国有企业将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4)金融市场上的挑战。 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将大量进入中国。 但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难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冲击。 中国的银行大量的坏帐存量和低收益--成本比使它无法承受市场风险;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巨额外资的流入流出会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 目前中国在利用外资上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市场换技术策略不够成功。 由于技术转让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致我国出让的市场份额很大,而真正得到的先进技术却很少。 二是*公司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在高档次产业上吸收的外资相当有限,这不仅因为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公司将其战略目标定位在占有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上,而且也是因为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有限,无法与外来资本在高档次产业上实现有机的结合。 结果是外国直接投资以一般制造业为主,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激烈竞争。 上述问题必须在21世纪初抓紧解决,否则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其中以定性分析居多。 在定量研究方面,只进行了少量探索,主要是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来进行的,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荷兰*计划局(CPB)合作,研制了一个中国经济25部门的动态CGE模型,并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 这个模型研究的主要模拟结果是:近期中国的实际GNP将有所降低。 虽然消费有所增加,但投资却有所降低,且投资的减少量要大于消费的增加量。 进口与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如果保持贸易平衡,人民币不仅不会贬值,反而将有所升值。 中国居民因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降低而获益,其长期的年福利收益约为300亿美元左右。 就部门而言,两个主要的获益部门分别是电子电器业与纺织服装业。 而其它大多数工业部门都将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以迅速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 从中远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还看不太准,因而对策也还不可能十分清楚和具体。 必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方案的全面确定,进一步研究世贸组织对中国更为全面的影响,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趋利避害,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具体的*建议方面,由于中国不同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不一致,企业的竞争力也有高低之分,故短期而言,对那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而对那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而言,是挑战大于机遇。 其对策建议如下:(1)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方针,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继续完成全面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超前推进信息化和知识经济。 因此,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加速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又应该更多地考虑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包括管理的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来加以改造发展,提高效率和效益,用高新技术来加速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围绕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个中心,使我国经济更具国际竞争力;还要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产业的梯度配置与转移。 (2)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关键是坚决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金融、投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应强调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进步和投入的主体。 科技*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科技进步的中心由*转到企业,推动大部分科技力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融合,以及产学研联合的关键环节。 市场机制并非万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我国还要强调适度加强*的宏观*作用。 *应该通过完善税收*、金融*等途径,扩大财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资金保障。 在金融改革方面,中国应继续遵循积极审慎和渐进的开放原则,在开放过程中要迅速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将放宽,将使外资银行成为中资银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3-5年内,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将基本完成,经济体系中的股份形式将大大增加,资本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融资形式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也会大大改变,吸引国际资本的形式也会多样化。 届时,外资银行的进入步伐相对较快,业务扩展也将较为迅速。 鉴于这种状况,金融业的开放应与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合作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外金融开放应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 严格掌握市场准入条件,引进资信好、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金融机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允许银行经营中国顾客的外汇交易,但在时间上应有所规定。 开放人民币业务可先从企业开始,然后再转移到居民个人。 *银行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为商业银行采取正确的价格策略和产品开发策略提供条件。 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迅速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能力。 (3)实施引进吸收创新战略,加强外资引进的导向能力。 在高技术发展上,引进吸收是一条捷径。 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和科技资源用在高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开发上,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开发,通过高技术及其产品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首先形成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大市场,并通过吸收创新在各个领域逐个突破,跳跃前进。 (4)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从事国际经贸的专家。 中国人口多而素质不高,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将继续成为我们适应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一个根本性的障碍。 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者素质,建立多渠道、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与职工培训体系,要在竞争中产生一批国际知名的优秀企业家。 要加强贸易谈判与贸易*方面高级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国际贸易环境及其它国家贸易*和法规的研究,使我国的生产者、经营者以及进出口商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按照国际惯例经营进出口业务,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权。 (5)一些产业部门为加入WTO而应做的准备。 ①农业根据已签署的农业协议,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将在2004年由目前的40%平均降至17%。 中国应在放宽农业贸易*的同时,使其保护作用由过去的效果甚微或者根本无效转变为合理、有效。 要设计合理的关税结构及配额幅度;要加大国内农业*对农业的支持及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协议规定允许的绿箱*范围的*措施的保护力度,要改革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以及加强农业投入、农产品流通、农业信贷、农业风险保护与支持等措施。 ②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加入世贸组织所提出的贸易自由化问题,对我国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的发展极为有益,要抓住机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因为这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及较大的潜在优势,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已达白热化,加入世贸组织走出国门后,有助于释放过剩的生产能力。 但是这些产业发展内部并不平衡,需要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调整结构,更新技术。 要进行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加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③汽车工业目前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6年前后将降至25%。 由于国外的轿车在价格、技术、质量、款式上有很多优势,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对国内汽车工业产生较大冲击。 汽车作为幼稚产业,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几年保护期,加快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加快资产重组,提高生产规模,加快建立中国自己的科研、开发以及产品设计中心,国家应重点予以扶持,力争在过渡期结束后,能够形成几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品牌。 ④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服务业目前在收费与服务上,与国际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电信业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利用好开放带来的压力,抓紧*改革与企业重组,努力提高中国电信业的竞争实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化弊为利,创造一个民族企业与合资企业共同繁荣的崭新局面。 目前应根据中国国情,加快制定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业管理和管制法规。 电信法出台以前,要尽快修改、完善、理顺各专项通信业务的管理条例,将国家电信业的改造与发展尽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要搞好信息产业产品布局、企业规模布局,完善市场管理和监控体系,加快国企重组和股份改造。 此外,还须制定公正、透明的价格*,制定普遍服务*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做好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 总之, 经济全球化,包括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将对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变压力为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要早做规划,谨慎从事,减少震荡,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使我国经济竞争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使21世纪的中国更加美好。

什么叫ioe股票

IOE股票指的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股票。

详细解释如下:

IOE股票中的“IOE”实际上是指特定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所发行的外资股份。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选择在我国的香港交易所上市,从而拓宽其资本融资渠道并吸引国际投资者。 这些国际公司在香港上市时发行的股票就被称为IOE股票。 这些公司虽然来自海外,但其在香港市场的股票交易遵循香港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和要求。 由于涉及到国际市场的投资,IOE股票对于关注国际投资动态和跨国企业经营状况的投资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此外,这些国际公司通过在我国香港上市,也能更好地接触到亚太地区的投资者和市场,有利于其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IOE股票的交易风险与任何投资一样,都需要投资者进行充分评估和风险管控。 因此,对于有意向参与IOE股票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理解相关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简而言之,IOE股票是香港市场上一个特殊的投资品种,为国际企业提供了与亚太市场对接的机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以上内容是对IOE股票的详细解释,供参考。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相关金融论坛或咨询金融行业专家。

标签: 将外资股票纳入多元化策略 全球化投资组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