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牧股票:评估投资潜力和风险

admin 3 0

1. 行业概况

畜牧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子行业,涉及牲畜的繁殖、饲养和管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业国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饲料成本上涨、疾病爆发和环境污染。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这为牧股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 牧股票概况

牧股票是指从事畜牧业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上市于上交所和深交所。其中,比较知名的牧股票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等。

牧股票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畜牧产品销售,包括肉禽蛋奶、皮毛等。近年来,牧股票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稳步增长,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3. 投资潜力

3.1 需求增长

中国畜牧业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为牧股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2 政府扶持

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等。这为牧股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3 行业整合

中国畜牧业市场较为分散,规模化程度低。近年来,行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牧股票通过收购兼并不断扩大规模。这有利于提升行业


拿别人的钱说投资了,其实没有投资是自己用了怎么办?怎么办?

“投资是如何创造价值的?”“简单来说,资本在流动中创造价值。 我们的工作通过提高资本的流动性而创造价值。 ” 搞金融的表妹向家中长辈如此科普——不过其实我是没怎么听懂。 然后最近看了一本《投资的逻辑》,里面讲了很多故事,总算把我给讲懂了。 作者陈思进是软件专业出身,在华尔街打拼十多年,见闻了无数骗人勾当,最终在 2007年 带着老婆逃离了华尔街,在加拿大定居下来。 总之,是个自己有故事又会讲故事的人。 近现代金融行业有几个经典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关 1602年 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二个故事有关 1637年 荷兰郁金香市场的崩溃。 第三个故事有关 1711年 成立的英国南海公司。 第四个故事有关 1929年 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 第五个故事有关 2000年“” 泡沫破裂引发的纳斯达克崩盘。 第六个故事有关 2006年 的美国房价崩盘引发次贷危机到 2008年 的全球金融海啸。 其实除了第一个故事有些与众不同之外,从第三个故事到第六个故事,几乎都是第二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翻版——差别只在于背后的推手、系统的复杂程度、影响的范围以及传播的速度。 这六个故事,就是本书的读书笔记。 一、从钱币到贷款,再到股票模式的诞生作者常说一句话:“钱就是债,货币是一种欠条。 ” 如果更广泛的理解这句话,可以认为股票也是一种债,只是找了不同的债主,以及使用了不同的方式还债。 16 至 17 世纪是大航海时代初期,跨洋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 当时很多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一带做香料生意,为了让先回国的香料和后回国的香料都能卖出好价钱,荷兰商人们在 1602年 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该海域的所有贸易。 海外贸易很赚钱,但是出海需要钱。 想同时做更多贸易,就要造更多船同时出海贸易,就需要更多的钱,所以公司需要向外借钱(一般来说,当时借钱的对象主要是达官显贵或者专业放贷的)。 但是出海也很危险,如果很多船沉了或者被海盗抢了,公司就赚不到钱,更别说还钱了。 怎么办呢?东印度公司想出了一种新的借钱方式:这笔借款没有固定利息,也没有约定归还本金的时间。 你将一直都是我的债主,我每次出海回来都会给你支付利息。 如果我赚的多,你赚的利息也会多,我保证远超过一般的贷款利息;如果我没赚到钱,你也赚不到利息,然而这会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我亏光了,你的本金就拿不回去,但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总之,如果你相信我能赚钱——赚很多钱,你就应该借钱给我!于是东印度公司向荷兰全体公众借钱(公开募集资金,也就是 IPO),借条的名字就叫做 “股票”,债主的名字就叫做 “股东”,利息的名字就叫做 “股息 / 红利”。 那时的公众持有股票的目的只有一个——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 有了钱的东印度公司也很给力,开辟了众多新航线,贸易量蹭蹭的上升。 虽然当时的扩张在今天看来是罪恶的殖民(当年郑成功打的荷兰人就是他们公司的船队),不过它对股东真的是很实诚——公司创立的前一百年间,每年的分红高达 12%到 63%。 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种新兴的 “借钱模式”,让东印度公司的发展速度比过去的独立海上商队增加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也让远洋航海技术的成熟速度加快了好几倍,让大量的货品(以及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流转。 在其赚钱的百多年间,这样的模式也让荷兰民众的财富积累速度增加了好几倍。 将社会的财富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点上,产生了惊人的爆发力,推动了文明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说是 “股票” 带来的社会价值。 虽然侵略的恶性也因此成倍增加了,但总体来说其贡献还是要大于其破坏的。 一直到了 18 世纪,“由于与英国人之间战争不断,再加上国内对亚洲货品的需求量大减,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出现危机,终于在 1799年12月31日 宣布解散。 ”二、二级股票市场,从投资到投机在东印度公司的鼎盛时期,由于其惊人的红利回报,“谁不买它的股票,简直就是傻瓜”,民众于是争先恐后的想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或者说,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的钱借给东印度公司),当时几乎每个荷兰人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 但是呢,公司发行的股票数目是有限的(我们借这么多钱就够啦),而且一旦错过发行期就买不到。 还想买更多股票的人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买啦。 于是这个名叫 “股票” 的借条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 这个商品的定价虽然是由交易双方协商,但总体来说是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好坏而制定。 二级股票市场的形成给整件事情带来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一开始,股票的定价 = F (投资人认为东印度公司能赚多少钱)那么二级股票市场形成之后,事情就变成了,股票的定价 = F (买卖双方认为其他民众认为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商品贸易本就是一种从买卖的差价中赚取利润的活动。 当股票也变成了商品,也就有了 “股票的商人” 专门从股票的买卖中赚钱。 这样的商人叫做 “投机者”。 在东印度公司在世的将近两百年期间,其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上一度以 IPO 价格的 12 倍成交,后来据说是受到郁金香泡沫破裂的影响,股价一下又缩水了四分之三。 股价与郁金香球茎价格的跌落是否损伤了东印度公司,这个作者在书中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也有说法是荷兰的经济因为郁金香泡沫而瘫痪了三年)——考虑到郁金香泡沫破灭发生在 1637年,而那时候东印度公司还活得很好,这个猜测很可能是不成立的;不过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当时有千百万跟风投机的民众因此倒了霉。 投资是 “有钱大家一起赚” 的游戏。 投机是零和游戏。 二级股票市场本质上就是个大赌场。 三、从自由的投机市场到欺诈的投机市场对于郁金香热潮的起因,作者的解释是因为 “他们当时太有钱了”,而有钱的原因就在于 “多数人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大多数人只会在有 “闲钱” 的时候才去多考虑钱生钱的事情;有钱的人多了,才能撑起足够大的市场;足够大的市场,才能炒出高价。 不过更加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原始投机者” 需要更多的 “跟风投机者”,这个游戏才能玩得起来。 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大量 “跟风投机者” 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郁金香热潮可堪称那个时代最成功的营销事件了。 在那样的场景下,越是成功的营销,最终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跟风参与者既参与了投机也参与了营销,因此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共犯。 南海事件与郁金香事件非常像。 不同之处在于,郁金香事件是市场自然形成的,而南海事件 “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用来诈骗股东的阴谋”。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借钱开船队,它发行股票是为了吸引人投资。 而成立于 1711年 的英国南海公司,虽然也有南美洲以及太平洋群岛地区所有贸易的垄断权,却对开船队做贸易的活动一点也不用心。 南海公司发行股票是为了吸引人投机。 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之前,英国政府为了跟西班牙人打仗,向英国民众借了几千万英镑(国债),借钱时承诺的利息是 9%。 仗打完了,英国政府又不想支付 9%的利息了,只愿意支付 5%,可是广大债主们不干。 怎么办呢?干脆找一家大公司,给他一些好处(比如贸易垄断权),让他把民众手上的国债全都买下来,再支付他 5%的利息。 这家大公司也不用真的出几千万英镑的现金来从民众手上买国债,他只需要发行同等价值的股票,用自己的股票把民众手上的国债换过来就好。 至于这家公司要怎么处理那 4%的利息差,政府就不关心了。 南海公司在 1720年1月 成为了这家 “股票换国债” 的公司。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心甘情愿的放弃手上的国债,转而持有南海公司的股票?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南海公司都有强烈的意愿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做成公众眼中的 “抢手货”,但如果仅仅是高于 9%的红利,恐怕还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热度。 那么,50%的收益率足够让人动心吗?100%的收益率足够让人放下警惕吗?300%的收益率足够让最胆小的人也变得无畏吗?1000%的收益率足够让任何人疯狂吗?也只有投机品能够符合这样的要求了。 南海公司凭借政府的公信力以及自己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很快就成功的让民众相信 “南海股票超级棒”,从而参与投机。 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南海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就从 1720年1月IPO 原始股时的 128 镑翻到了 300 多镑,用股票换到的国债超过了民众持有总量的一半。 4月,公司以 300 镑的价格售出 225 万股。 5月,股价超过了 500 镑。 6月,890 镑。 7月,股价到达了 1000 多镑,公司以 1000 镑的价格又售出了 500 万股。 然后股价就下滑了。 9月 初,900 镑。 9月9日,540 镑。 9月28日,190 镑。 12月,124 镑。 至此,高价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 “投资者们” 损失巨大,以至于在之后的好多年内,英国的民众们都不敢碰股票了。 南海公司被政府清查,发现其资本已所剩无几,CEO 和董事们要么被逮捕,要么自杀。 英国政府诚信破产,其对手辉格党从此上台执政 50年。 被骗者、骗人者、帮人骗人者,三方皆惨败。 局面在 7月 就失控,有后人分析原因是在当年的 1月 到 6月 期间有很多其他的 “创业公司” 也照搬了同样的路数到股市上圈钱。 在那段时期成立并上市的 161 家创业公司里,大部分声称自己在做贸易,也有的声称自己在研发 “永动机”,或者 “改变孩子的命运”,或者 “从水银中提取银”。 不要忘了,那个时代的英国,正是牛顿时代的英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幻想,其中有些的确是新的可能性。 然而在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从 128 镑升到 1000 镑的那六个月内,据说已经到了 “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弃打官司、医生丢弃病人、店主关闭铺子、牧师离开圣坛” 的地步。 即使科技发展真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又如何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实现?退一步讲,就算没有那 161 家别的公司,南海公司的局面最终也只能以失控崩盘结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就好像在核反应堆里,如果链式反应的速度超过了临界值,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像一个炸弹一样爆炸了。 该怎么说呢。 投机是贪婪,但不是犯罪。 煽动他人投机,虽然其心可诛,但也不能说是犯罪。 至于用欺骗的手段煽动他人投机,则是不可原谅了。 但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却又是如此模糊而容易跨越啊。 其实懒菜君的金钱观是那种最老土的 “钱多钱少都能过,总之不可欠人钱” 类型,对投资几乎一窍不通。 对于负债买房乃至于借钱炒股的行为,虽然能理解其中的收益计算,但情感上总觉得 “欠债就是不好的”。 对于借钱开公司(“拿投资人的钱创业”)的行为,情感上要比借钱消费的行为更容易接受;但是眼见众多无谓的烧钱行为(以及无数从业者们燃烧生命的行为)成为了每天的习以为常,仍然会忍不住想要呕吐。 前天看到一个说法叫做 “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年轻人,不把他们赶到创业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 按照同样的思路,岂不是也可以说,“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热钱,不把它们赶到股市泡沫或者房地产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想法,简直可以说是谋财害命。 前天还看到一篇李录的演讲稿,其中说到 “用别人的钱做投机的人,赢的时候来钱比投资快得多,输的时候输的是别人的钱。 在这样的诱惑下,有几个从业人员能忍住投机的贪念,安安心心做投资呢?”长期来看,劣币是否会驱逐良币?漫天漫地的投机行为是否会让踏踏实实做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乃至于踏踏实实干活儿拿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活不下去?回头来看美国投资市场的发展历史。 四、玩投机的大牛们南海公司崩盘之后的两百年间,美国股市也经历过多次大手笔的恶意操盘。 比如,曾有一位财长助理杜尔看中了纽约银行股票的机会,“以内幕信息” 拉着一富豪家族 L 做多,为了保险起见又 “以内幕信息” 暗地里拉着另一富豪家族 M 做空。 结果公众们因为看到杜尔做多,就一股脑冲进来把股价炒高了。 做空的 M 家族觉得自己被骗了,感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M 家族凭借雄厚的资金开始从银行大量提取黄金白银,很快就迫使银行利率飙升,使纽约银行的股价一泻千里,造成整个市场一片狼藉。 又比如,曾有一位议员金布尔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先是放出一个 “不支持铁路公司发新股” 的信息诱导民众看多某铁路股票,趁着民众大量购入该股票时大量抛售,大赚一笔;继而进一步做空该股票,然后再利用职权推动一项 “鼓励铁路公司扩张” 的法案,把该股票的股价搞了个过山车,从中又大赚一笔,把散户们搞的鸡飞狗跳。 如此种种事件,数不胜数。 然而长此以往,总是被骗的民众岂不是就不相信股票,再也不进来玩了?没人进来跟风投机,谁来当接盘侠呢?没人进来买卖股票,股票经纪人吃啥喝啥呢?于是出现了一股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的力量,比如为了确保股票交易价格公开而签署的《梧桐树协议》,比如为了杜绝内幕交易而出台的《蓝天法》等等。 但是说到底,赌场的庄家给散户们建立信心的目的,也无非是想把他们留在赌桌上罢了。 五、还不起钱的债务人们历史上对大萧条的研究极多。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对大萧条并没有花太多笔墨,而是引用了大量带有感情色彩的政客发言。 至于写 “点 COM 狂潮” 与次贷危机的章节,则是叙述自己以及身边朋友们的真实被坑经历。 坦白讲我觉得这三个故事在书中讲得不如前面精彩,所以我们先抛开这几件事情不谈,看看别的一些事情。 1855年,美国一家卖缝纫机的公司开创了 “分期付款” 模式。 1910年,美国一家百货公司开创了 “信用支付” 的消费模式,该模式在之后的二十年间被大量百货公司与零售商仿效。 1930年 代初,美国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推动 “贷款购房” 模式。 该模式在 1934年 被美国房管局推广,并且为了提升购房的刺激效果,将原本至少 50%的首付降低到 20%甚至 10%,将原本 3-5年 的还贷期限延长至 15-30年。 90年 代开始流行的 “点 COM” 是一种 “另类成长” 的公司:它成长飞快,但是成长的是 “用户量” 而不是 “收益”。 在大部分情况下,它的成长越快,烧钱就越快。 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动贷款机构进一步把原本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人群纳入贷款范围。 因为这些人的信用相对较低,产生违约无法还款的风险较高,因此这样的贷款被称为 “次级贷款”。 “一幢独立的大洋房无疑是家庭的最大资产,紧跟其后的房屋贷款,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美国家庭的最大债务。 ”这句话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说:缝纫机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公司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房子原本是资产,现在成了债务。 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债务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而债务的价格又不断上升的时候,负债的人把自己的债务卖掉就可以大赚一笔,而不负债的人简直就是傻瓜。 然而当债务的价格回落时,很多负债人就还不起债了。 然后,他们曾经以为是自己 “资产” 的东西在吸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之后离他们而去。 大萧条时发生大挤兑,大量银行还不起钱破产了,而银行还不起钱给储户则是因为大量向他们借钱炒股的同学们(无论是投资公司还是散户)在股市暴跌之下没有钱还给银行。 “点 COM” 泡沫破裂时大量 “点 COM” 公司们没有钱还给股东。 次贷危机爆发时大量家庭还不起房贷。 这三次危机可以说都是以大量的 “负债人还不起债” 事件作为开始的。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根本没想过要来借自己还不起的债。 是 “钱生钱” 的美梦激发了他们的贪,毁灭了他们的理智。 六、投资的成长论让钱生钱,做债主才是正道,而且要做 “成长优秀的债务人” 的长期债主,从而分享他的成长红利。 这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 “价值投资者” 的观点。 这至少意味着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你要有财富,可以借给别人。 总的来说,你借给别人的应该比你向别人借的多,才能称得上是 “债主” 吧。 你能够识别哪些债务人是 “成长优秀” 的。 他们至少应该是不会违约跑路的那种。 第一点比较难实现,第二点比较难理解。

浅谈畜牧行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畜牧行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大规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时下,畜牧业正成为各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其行业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既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又为国家带来巨大税收,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然而在与行业有关企业和个人的走访座谈中,他们普遍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难融资”。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畜牧行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畜牧行业融资难的成因

1-1行业整体诚信形象欠缺。

在畜牧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诚信理念面临着严峻考验,诚信缺失已成为行业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1-1-1生产经营中的诚信缺失。 畜牧行业由于分布广,从业人数众多,人员素质与认识不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整体诚信度较差,日常欺诈经营、制假售劣(垃圾猪、瘦肉精、注水肉)、合同毁约、恶意拖欠货款等种种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

1-1-2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 特别是在县级以下,由于畜牧企业或个人的生命周期性相对较短,加上诚信守法生产经营观念淡薄,其逃废债务的社会成本不像大企业或知名企业那么高,故而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采取种种方法,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这种情况既严重影响了行业企业的整体诚信形象,也大大挫伤了社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积极性。

1-1-3虚假财务信息损伤诚信。 大多行业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管理混乱,水平偏低,生产经营及财务报表帐册不全、不规范,内控管理制度不严。 而且一些企业或个人出于某种目的,一家多套信息报表,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使社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情况,难以进行贷款的“三查”,不敢轻易向其提供信贷等支持。

1-1-4行业先天风险性的制约。 行业企业或个人固定资本不多,先天发展不足,生产经营不稳定,无法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 而且投资大、收益低,生产经营的多是市场风险大、附加值低的鲜活农副产品,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又难以找到相应的担保单位,严重制约了融资工作的开展。

1-2金融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

1-2-1受银行贷款营销四大方式的影响。 目前,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在上收基层行(所、部、社)的贷款权,加上其认为养殖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工作量大、获利少,不愿将资金往畜牧业上投。 故而在信贷营销方面始终坚持“一压”(压畜牧业贷款规模)、“二并”(撤并信贷机构)、“三减”(减少畜牧业信贷人员)、“四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客户)方针。 这种现象致使农业贷款大都投向棉花、粮油、蔬菜等国有购销企业,无形中成为畜牧行业企业或个人融资难的政策运作障碍。 如2002年,我区畜牧局直属企业12家,涉及种源、饲养、饲料、加工、经销等诸多项目,虽申办贷款多次,但区内各类银行对其贷款为零。

1-2-2受银行贷款营销成本核算的影响。 据调查,畜牧行业企业或个人贷款的频率是其他大型企业(交通、能源、工业等)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仅仅是这些大型企业的0、5%,银行对每户的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相等。 因此,在贷款金额一定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行业企业或个人贷款的总成本是这些大企业的5~8倍。 虽然现行政策规定,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贷款利率最多可上浮30%,但即使这样,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这些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相对于收益仍数倍于大型企业。

1-2-3受银行运营指导思想的影响。 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指导思想没有把支持畜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也是影响行业企业或个人融资难的因素。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营的自身逐利性,其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利润的现象较为严重。 这就导致了其成为“在晴天给你送雨伞,而在下雨时收回雨伞”的人,没有真正采取及时措施来扶持企业,真心实意地去寻找有潜力的企业或个人,与其在发展壮大中实现双赢。 行业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需求难以真正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视与支持。 如2001年,市场上野猪走俏,武汉客商方银元投资数十万元兴办特种野猪繁养场,当拟上特种野猪加工项目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为避免风险,要求方银元以该行客户存款为抵押,方予办理贷款手续,见此方银元只有望猪兴叹—难难难。 此等例子在实际中举不胜数。

1-3行业企业或个人融资渠道偏少。 目前,由于行业企业或个人的自身信用较差,出现了恶性循环。 企业资本金少,原始积累不足,有效资产不多,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少,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有限。 因此,及时合理利用商业信用的机会较少。 更不用说我国目前在政策上不充许国内中小企业利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来筹集资金。 在此情况下,大部分行业企业及个人在发展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遇资金紧张时只有向地下的钱庄或私人高息融资。 如2002年,资产过数百万元的武汉精明禽业公司、武汉金凤牧业公司等龙头私营企业,在取得香港禽蛋出口订单、无公害绿色预混料生产许可证的良好态势下,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先后与畜牧主管部门一道多次向农行、农发行、建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30~40万元,均末成功。 后在当地政府领导的过问下,两家合计仅从信用社贷到5万元。 为使合同按时完成,他们只有向私人以月息2分融资60万元,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又据区家禽业协会2002年底初步统计,全区涉禽企业37家,万只以上良种蛋鸡规模养殖大户39户,均100%存在向私人高息融资现象。 这些现象既助长了非法地下的钱庄、信贷公司的嚣张气焰,严重危害了国内金融市场秩序,又影响了畜牧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解决行业融资难的对策

2-1提高行业整体诚信水平。 俗话说:疑则两败、信则双赢,知耻而后勇。 良好的社会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经营的方向、发展的根本、不竭的财源与动力。 培养诚信品质,非一日之工,是全方位的工作。 行业企业或个人应重塑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规范其生产经营信息与财会信息披露制度,把“诚信”建设作为行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大事来抓,严格树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和债务优先偿还的融资思想,积极培植与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行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2建立诚信管理公示制度。 各地方政府及地方银行同业协会应成立地区信用管理机构,协调管理信用评估和信用管理,推广实施安全服务战略。 对诚信企业和个人给予扶持与奖励,对不讲诚信的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处罚(理)。 政府及相关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司法部门、企业要联手采取行动,通过会议、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建立诚信公示制度,提高企业诚信缺失的代价,使不守诚信的企业或个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失去行业立足之地。

2-3建立各种新型担保机制。 各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多方筹资建立养殖业发展基金,对规模发展绿色环保安全和三优(优种、优技、优饲)高效等重点项目,对本地经济起龙头,带动作用,急需融资的企业或个人,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另一方面要对畜牧企业或个人的正常融资提供相应的财政担保。 畜牧行业内的企业或个人在融资信用上也要相互联合,共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提供连带责任的信用担保。 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调研并出台措施,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对畜牧行业的信用保险业务。

2-4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重视各地畜牧企业或个人的信贷需求,及时进行相关的贷款意向调查,充分发挥信贷的“粘合”、“催化”作用,积极扶持技术含量高、经济优势好、有发展前景的养殖生产经营加工项目。 在信贷运营中,要敢于创新,不断调整信贷服务政策,树立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全新信贷理念,实施经营品牌与人才激励战略,推行贷款抵押和质押形式的不断创新,如应收帐款买断等,提高市场竞争力。

2-5采取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要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拓宽畜牧行业融资渠道,允许中小型养殖企业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实行与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同样的待遇,;制定优惠政策,减少信贷程序,扩大信贷资金投放量;鼓励畜牧企业和个人通过商业信用来减少资金的需求。

拓展

县畜牧局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xx-xx月份,改建项目1个,总投资500万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充实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局调整充实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班子领导除抓好分管工作外,都拿出时间和精力,抓好分管行业和部门的招商工作。 各乡镇站、各二级单位也把抓招商、抓投入、上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拿出三分之二以上的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并把招商引资工作协调作为衡量和考核各单位政绩的标准之一。 同时,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局招商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指导,加强对各乡镇站、各二级单位招商工作的督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二)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一是组织召开全局招商引资表彰大会。 3月20日县局对在招商引资工作活动中表现突出的3个先进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极大激励了全系统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二是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指标。 即:县局领导每人要引进投资20万元以上项目一个以上;县直二级单位要引进投资2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以上;乡镇站要引进投资规模在10万元以上项目一个以上。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做好面向港澳地区和江浙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开展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有志于畜牧养殖企业联系,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商。 三是对招商引资项目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盯住项目不放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四)加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与客商联系,跟踪项目做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洽谈、引进、办理手续、开工建设、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二是积极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及时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县局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机关的副局长陈少平同志任组长,全权代表我局协调、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程跟踪服务,配合施工单位办理有关规划、基建手续。

(五)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实行项目责任制。 对上半年及下半年重大项目工作进行分工和安排,实行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领导联系及责任单位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分析研究会,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部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仍需改进。 个别单位个别部门对项目跟踪服务不到位、不及时,有问题以罚代管,深入实际纠正和发现问题的少。

二是项目配套建设不够及时得力,如水、电等配套设施因各种原因不能够及时保障到位,使项目开工、投产等不能按时进行。

三是项目用地储备未落实,单个项目征地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影响项目落实。

四是被征地群众工作难度大,群众干扰项目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项目有效落实。

五是招商引资领域有待拓宽。 畜牧服务业等领域引资工作进展较慢,引资较少,引进项目数量、规模及质量档次有待提高。 从布局上看,县城及公路沿线部分乡镇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其余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

充分认识当前我县加快发展的形势和机遇,我们要紧紧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县考察、投资。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不断发展的形势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引进外来资金和项目,把全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二)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

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招商引资工作,担当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有明确分工,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各单位要在本单位工作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招商活动经费,建立精干务实的招商引资小组,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联席协调工作。 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招商协调会,解决实际问题。 定期公布和考核招商引资实绩。 每季度将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公布各单位项目招商引资数量、项目开工、资金到位和实施进度情况,并将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年度考核各单位工作的一个主要指标。

(三)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奖惩政策

对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要进行奖励,对符合奖励条件的有功人员,切实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金并通报表彰。 同时,按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指标落实招商任务,按完成任务指标的有关奖励政策表彰,有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单位和个人要交纳责任保证金,对不能完成任务指标的单位和个人,保证资金不予退回,作为全局招商引资工作经费。 责任保证金由县局财会股统一代收并存于专户。

;

西部牧业股票怎么样?

西部牧业股票表现良好,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从行业前景来看,西部牧业所处的畜牧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优质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西部牧业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公司角度来看,西部牧业是一家具有良好治理结构和经营策略的企业。 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市场,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盈利能力。 这些举措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股票投资角度来看,西部牧业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其股价表现相对稳定,且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 此外,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股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投资者可以关注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西部牧业股票具有良好的表现和投资潜力。 但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还需关注市场动态、风险因素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标签: 剖析牧股票 评估投资潜力和风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